在LINUX底下一個磁碟可以建立四個主要分割區,但如果要建立第五個就需要更改一下方法,在建立第四個時把格式改成延伸分割區,而在延伸分割區裡面就可以增加複數的邏輯分割區
# fdisk -l 確認是否存在/dev/sdb,如果有,就可以開始進行分割了!!
#fdisk /dev/sdb
進入後可以按M查看說明,我們要的是新增分割區,所以要按N,然後他會問要
pimary(主要分割區) 還是extended(延伸分割區)一開始先建立主要分割區,所以按P
接下來會問你1-4分割區 你要用哪一塊 ,預設是1,就直接ENTER
起始的磁區,不用理他,他會有預設值,就直接ENTER
之後就輸入自己要建立多少的容量,我建立1GB的空間,所以輸入"+1G"
這樣就完成了
剩下的兩個磁區動作是一樣的
最後一個在N之後叫選擇E(extended 延伸分割區),這樣就不會被只能設定四個主要分割區的限制給限制住,不過聰明的Redhat在進入這一步的時候,預設值就已經是E了
在大小的部分,起始跟最後 都直接用預設值,因為要把剩下的空間都設定成延伸分割區
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延伸分割區裡面不斷的切出邏輯分割區了~~~~
在磁區都已經設定完之後,一定要輸入"W"才能正確寫入,不然一切都白做了!!!!
最後可以#fdisk -l 來確認有沒有正確切出自己想要分割~
# fdisk -l 確認是否存在/dev/sdb,如果有,就可以開始進行分割了!!
#fdisk /dev/sdb
進入後可以按M查看說明,我們要的是新增分割區,所以要按N,然後他會問要
pimary(主要分割區) 還是extended(延伸分割區)一開始先建立主要分割區,所以按P
接下來會問你1-4分割區 你要用哪一塊 ,預設是1,就直接ENTER
起始的磁區,不用理他,他會有預設值,就直接ENTER
之後就輸入自己要建立多少的容量,我建立1GB的空間,所以輸入"+1G"
這樣就完成了
剩下的兩個磁區動作是一樣的
最後一個在N之後叫選擇E(extended 延伸分割區),這樣就不會被只能設定四個主要分割區的限制給限制住,不過聰明的Redhat在進入這一步的時候,預設值就已經是E了
在大小的部分,起始跟最後 都直接用預設值,因為要把剩下的空間都設定成延伸分割區
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延伸分割區裡面不斷的切出邏輯分割區了~~~~
在磁區都已經設定完之後,一定要輸入"W"才能正確寫入,不然一切都白做了!!!!
最後可以#fdisk -l 來確認有沒有正確切出自己想要分割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